能源转型研究所 (ESI) 估计,印度尼西亚今年的电动汽车电池产量仅为 10 吉瓦时 (GWh) 。这一数量还不到全球电池产能 2,800 GWh 的 0.04%。
事实上,镍产量持续增加。
周一(2月12日)援引ESI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产能预计将翻一番,但印度尼西亚显然远远落后,尽管其镍产量自2015年以来已增长了八倍多”。
ESI评估认为,印尼镍的下游确实带来了进展,原材料开始被加工成电池行业的半成品,尽管目前四分之三的镍出口仍与不锈钢行业有关。
然而,尽管印尼通过提高镍的附加值在电池行业供应链中缓慢爬行,并成为电池和电池电动汽车(KBLBB)行业的关键参与者,但其他国家已经在快速发展。
ESI表示,全球电池产能的增长快于需求。例如,中国电池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不足 45%。
ESI表示:“随着中国继续建设产能,加上美国和欧盟积极推动其产业发展,即使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中,投资竞争也将变得越来越激烈。”
ESI表示,到目前为止,印尼各种镍产品的附加值约为原材料的2至11倍。但如果达到电池生产,这个数字仍低于60多倍的附加值。
ESI认为,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用镍的需求将继续猛增。他继续说,电池制造商更倾向于通过关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来投资他们的工厂。
然而,问题是印尼电动汽车的普及仍然缓慢。
“KBBLBB巨头比亚迪进入印尼的消息值得赞赏,但不太可能对镍基电池工厂的发展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他们的车型大多使用不含镍的电池。 ”,ESI 报告称。
ESI表示,按照目前的方向,印度尼西亚很可能只会从不锈钢镍产品出口国转变为电池行业半成品出口国。
因此,利益相关者需要问一问,印尼的矿产资源是否真正获得了最优结果。
ESI表示:“由于电池产能非常小,印度尼西亚似乎已经达到了其镍下游议价能力的极限。现在是审查和重组未来计划的最佳时机。”
来源:CNN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