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经商能力往往看起来很成功,这一点得到了社区的广泛认可。事实上,在阿拉伯人中流传着一句谚语,在印度尼西亚人中也广为流传,那就是“求知不远于中国”。

这句谚语见证了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如何通过从中国到中东的6000公里丝绸之路称霸全球市场。因此,世界经济史也离不开中国的存在。

近代以来,中国的优势越来越无可匹敌。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居民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商业章鱼。在印尼,福布斯2022年富豪榜前10名中,只有丹绒主席和斯里普拉卡什洛希亚不是华裔。

如果你看看华裔的成功故事,他们的模式都是一样的:离开中国,到达其他国家,经商,致富。显而易见的是,致富是中国人的目标。

AB Susanto 和 Patricia Susanto 合着的 The Dragon Network (2013) 一书中指出,在华人社区,财富的积累被定义为个人或家庭成功的标准。富有是所有特权和地位的来源。

基于这种信念,中国人愿意日以继夜地加班加点,像骏马一样拼命追逐财富。他们相信,过程不会被结果出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多数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教导是他们成功的主要秘诀。儒家思想是流传于东亚,尤其是中国的教义,它是由一位名叫孔子的中国哲学家创立的。

在这个教义中有五种伦理:仁(仁)、义(真理或正义)、礼(正派或礼貌)、智(知识)和信(诚信)。如果一切都完美了,就会产生勇气、适应性、自信、纪律、强烈的动力、诚实、创造力和远见等良好的态度。

此外,儒家思想还要求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干扰其他人的作用的运行,也就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商人必须扮演商人的角色,商人不能扮演国王的角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发生关系。

Irene 和 Rosalie 在 Achieving Business Success in Confucian Societies: The Importance of Guanxi (Connections) (2016) 中提到关系是重要的方面和维持的开端。关系被描述为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他们因相互需要而交织在一起,其结果是共生互惠。两个人不必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未来,所建立的关系将使中国人民受益,因为他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其中之一就是使他们的业务蒸蒸日上。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相互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并非所有的介绍结果都是以盈利告终。企业家 Sudono Salim 就是一个例子。三林集团的创始人结识了很多其他人,无论是精英、商人还是普通人。Salim 与 Suharto、Mochtar Riady、Ciputra、Tahir 和其他许多人的会面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商业帝国。

AB Susanto 说,在遵循儒家教义和建立关系之后,下一步就是巩固家庭。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名正言顺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所以,每一位家长肯定都会用良好的价值观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维持或者提升家族的荣耀。

家庭是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这就是中国人的企业被称为家族企业。创业成功的父母有义务教育孩子。印度尼西亚的大公司代代由核心家族持有也就不足为奇了。建立家族企业的目的也在于为全家创造繁荣。

同样重要且必须成为他们基础的是尊​​重他们的祖先。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尊重他们的父母和祖先。你不能说他们坏话。如果你成功了,你还需要建设你的家乡。若是不成,只怕他的日子会难过而不成福。

来源:CNBC 印度尼西亚